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管理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及质量,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营造优美的育人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实现全员参与、共同育人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面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以“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宗旨,有效地促进所有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二、 目的意义
1.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初步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
2.实施亲情化、个性化的教育模式,深入学生心灵深处,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 通过导师对孩子成长过程的跟踪和指导,动态把握学生的成长及发展轨道。
三、实施步骤:
1.组织领导。学校建立工作机制,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工作实效。政教处和少先队大队部具体负责实施的日常工作,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跟踪指导。
2.宣传发动。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分析当今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和个性问题,提高认识,说明活动意义。要求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全员育人导师制对学校科学管理、促进学生主动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每人都要成为学生的导师。
3.摸底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调查需要受导的学生及辅导的主要内容(学习、道德、行为、心理等);受导学生名单由各班主任提供,主要针对行为有偏差、家庭教育不良、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个性发展有特殊要求的学生为受导对象。
4.教师认领。班主任向班级任课教师提供受导学生名单,并介绍学生基本情况,任课教师根据自身特点认领学生,每位教师至少认领2名学生。
四、工作职责:
育人导师是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引路人,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培育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辅导员。因此,每位导师必须要有明确的工作职责。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行为习惯。
3.教育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4.帮助学生解决生活、生理、心理上的困惑,做学生心理上的医生,生活中的益友。
5.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积极争取家长在教育学生方面的支持。
五、工作制度:
1.档案制度。为每位受导学生建立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家庭详细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业跟踪档案等,建立受导学生成长的档案袋,记录受导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
2.家访联系制度。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电话联系制度,每月至少与受导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共同探求教育方法。
3.谈心和汇报制度。导师每月至少一次与学生个别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在学习方法、生活、行为等方面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六、评价制度:
1.学校每学期对导师的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考核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工作方式、教育效果,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评价等。
2.学校根据对导师的考核情况及学生档案记入教师年终考核和教师业务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