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兰,与梅、竹、菊同为“国画四君子”,因其修长而碧绿的枝叶,芬芳而神秘的香气以及低调的气质,自古以来便是诗人们笔下最常见的意象之一。
第一首要分享的是唐代张九龄的《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悟:
同所有怀才不遇的诗人一样,张九龄虽有着报国之心,却不愿随波逐流谄媚献上,这种孤傲的性格让他在仕途上备受阻碍。他心中失落却无人能诉,于是只好将自己的志向寄托于象征着君子的兰花与桂花身上。
在诗人眼中,兰花盛开在温暖的春天里,葱郁茂盛,生机无限,桂花虽是盛开在秋日里,但其内在的纯洁本质与兰花是相似的。
诗人之心,也如兰桂般富有生命力而又高洁清雅。
最后,诗人更是用“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明其心志:
兰花与桂花的高雅并非来自于隐士们,文人们的欣赏,也并非是为了求得他人的偏爱,而是他们的品性本身,正如诗人一样,是非功过在己,毁誉任由他人。
第二首:先秦屈原的《九歌·少司命》(节选)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感悟:
屈原的诗歌,大多饱含如梦似幻的香草美人,《离骚》如是,《九歌》更是如此。
在这篇《少司命》中,诗人开篇之初便以清秀脱俗的秋兰为始,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
长着细叶紫茎,开着白花的秋兰遍布于罗生堂下,令人读之仿佛被世间的美好所包围。
显然,始终的秋兰也被诗人赋予了清雅高贵的气质,犹如“举世皆浊我独清”的诗人自己。
后面的这一句“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难免又让人为离别的到来而伤感,为团聚的来临而喜悦。
第三首:唐代李白的《古风·其三十八》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感悟:
李白的这首咏物诗,说的是顾影自怜的兰花,也是怀才不遇的自己。
孤独的兰花与杂草共同生在幽静的花园之中,犹如他自己的满身才华被他人所掩盖。
小小的兰花虽然也在春光的照耀下成长,却还是会因为天边的秋月而悲伤,因为到了那时候,想必花朵就要凋零了。
就像他自己,感慨于青春的易逝,心生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知音难寻的痛苦。
第四首:清代静诺的《咏秋兰》
长林众草入秋荒,独有幽姿逗晚香。
每向风前堪寄傲,几因霜后欲留芳。
名流赏鉴还堪佩,空谷知音品自扬。
一种孤怀千古在,湘江词赋奏清商。
感悟:
这首咏秋兰的作品,字里行间满满都充满了诗人对于兰花的喜爱与赞美。
首联中,诗人将兰草与其他植物对比,认为深秋时节到来时,万物凋零,只有兰草依旧绿意盎然,凸显几分孤独与坚韧。
在诗人眼中,秋兰不仅香气迷人,还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即便是霜降之后依旧保持芬芳。
最后,诗人更是将秋兰比作湘江边流传的诗词歌赋,千古流传,经久不衰。
诗人说的是深受文人墨客喜欢的秋兰,更是令人心生敬意的君子气节。
第五首:宋末元初方回的《兰花》
雪尽深林出异芬,枯松槁槲乱纷纷。
此中恐是兰花处,未许行人著意闻。
感悟:
方回的这首诗,将兰花置于深林雪后的背景之中,更凸显兰花顽强的生命力。
在如此严寒的天气里,隐藏在丛林之中的兰花散发着淡雅的香气。
它是如此低调,以至于过往的行人都未必能留意到它的存在。
不过,也正是因为它低调的气质,才让它显得更加独特,从而让诗人心生喜爱之情。
第六首:唐代韩愈的《琴操十首其二·猗兰操》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感悟: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韩愈的诗文大多充满了力量感,本诗也是如此,彰显的是矢志不移的君子之道。
仅说这第一句,诗人借用即使不被采摘依旧散发着醉人香气的兰花,比喻不欺暗室的君子之道。
这种境界,如同《礼记·中庸》中所言: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第七首:宋代苏轼的《题杨次公春兰》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感悟:
苏轼的这首咏兰之作,同样是对兰花的高度赞美。
在诗人笔下,春兰之美,是浑然天成的,无须采摘,那娇羞的神色便主动展现在人们面前。
虽然它时常被蓬草与艾草所阻挡,让人无法找寻它的足迹,却因为散发出来的清香,令诗人陶醉不已。
见到如此低调高洁有内涵的春兰,诗人不禁感叹:
即便是屈原(灵均)这样名垂千古的大文豪站在它的面前,也不敢炫耀着自己的文采和功绩吧!
第八首:宋代曹组的《卜算子·兰》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感悟:
宋词大多婉约而惆怅,这首咏兰之词也是如此,充满了忧郁哀怨的氛围感。
诗人笔下的兰花,独自开放,无人看见,只能孤芳自赏,就像他自己,顾影自怜,心中的怨恨无人可诉,或许那凌霜傲雪独自开放的梅花,能够懂得他的孤独。
说来也奇怪,当诗人刻意去闻兰花的香气时,反而感受不到香味,自己不经意间,却闻到了那淡淡的香气。
在这一刻他忽然明白:有些事情,是强求不得的。
第九首:宋代梅尧臣的《和石昌言学士官舍十题其十·兰》
楚泽多兰人未辩,尽以清香为比拟。
萧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声袭衣美。
感悟:
如诗人所言,兰花的种类确实是太多了,有墨兰,建兰,春兰,吊兰,蕙兰等多个品种,简直看得人眼花缭乱。
然而,大多数兰花都有着一个共同点,即所散发的清幽香气。这种香气,让兰花为诗人所喜爱,也文人笔下高尚品格的象征。
当清风袭来,阵阵花香仿佛一杯香醇的美酒,让人虽然不见花开,只闻花香,便已让诗人沉醉其中。
第十首:明代徐渭的《兰》
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
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感悟:
如大画家徐渭所说,在百花之中,兰花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它的香气,或浓香、淡香,或沉香、清香,古代的女子们便常常采摘此花放入袖中,为自己的衣裳增添几分香气。
更妙的是,它的香气时有时无,时轻时重,时近时远。
这种清雅而神秘的气质,自然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